米6app下载 — 专业从事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叶青看财经:武汉研发飞地小史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行政区突破体制机制限制,采取跨区域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最终实现两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

  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逐步加强区域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地区发展“飞地经济”。

  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通过发展“飞地经济”等方式,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和互助机制。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整体的结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新模式。飞地经济关系到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在一系列政策引导和鼓励下,一些省市展开了有益探索,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广东要再造一个新广东,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

  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

  鼓励“反向飞地”所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将减免优惠政策作为正向激励因素纳入相关考核评价。

  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人才飞地”和“离岸人才中心”,加大高层次产业人才、招商人才精准引进力度。

  2008年,孝感大禹电气“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创新开展异地借智新机制,探索设立“研发飞地”,突破地理局限和资源瓶颈,让人才“引得进、留下来”。

  大禹电气便投资2000余万元在武汉光谷购买了一层20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设立研发中心,筑巢引凤。

  每天早上,家住武汉的李崇波,步行十多分钟就到了上班地点——武汉市光谷金融港。他供职的地方不是落户武汉的本土企业,而是位于孝感市高新区的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光谷设立的研发中心。

  2013年,李崇波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大禹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研发中心。

  已经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大禹电气的总工程师。跟他一样为大禹在异地注入智慧力量的技术人员还有20多人,他们成为大禹电气在武汉开展“飞地”研发的“尖刀兵”。

  按照武汉的工资标准和社保标准给予薪酬保险待遇。大禹电气武汉研发中心技术人员人均用工成本比孝感本部同工种薪酬高出近2倍。

  大禹电气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搭建电气工程技术探讨研究平台,成功研发出电磁调压软起动器、高压固态软起动器、低压变频器等多款产品,均已成为大禹电气的拳头产品。

  大禹电气先后获得5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及9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3项。

  2011年10月,广水在大城市设“研发飞地”,12家非公有制企业在大城市设研发中心,吸纳高层次人才80多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50多项,为企业增效2亿多元。

  在湖北风机厂武汉研发中心,4名来自相关高校的专家正在设计新产品。一年时间,已研发出5项新技术,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

  慈溪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但近年来,慈溪制造业在转型发展中遭遇了技术、资金等种种“新烦恼”,而其中,人才短板是最大的痛点。

  为解决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人才短板,慈溪市萌生了异地布局科创平台的想法。试水的首个慈溪(杭州)创新创意飞地与浙大网新集团、华联集团合作,2017年6月在杭州滨江星光时代大厦落户开园。

  工作生活在杭州,服务贡献在慈溪。慈溪市的这种柔性引才新模式,为县域城市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模式提供了慈溪样本。

  到了2018年6月,已集聚25家企业(项目),近500名在杭研发人员受聘效力于慈溪企业。又在上海落地,还将创建深圳、北京飞地。

  公牛案例:开启“制造基地在慈溪,研发和营销高地在上海”的新发展模式,公牛集团早在20年前为接轨国际国内连锁渠道、大卖场做品牌成立了上海分公司。近年来,随着品牌策划和互联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新站位,又在上海建立了品牌中心、电商中心和智能物联研究所。谈到建立上海4个机构的新举措,董事长阮立平表示:“大发展需要大胸襟,大视野突围大空间,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为了引进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十年前,我不是省政府咨询委员之后,成为黄石市政府的咨询委员。每年提3条左右建议。2019年1月22日,我提了《关于黄石设立科研飞地的建议》。

  2021年6月22日,全省首个——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开园,当日入驻机构33家,其中企业26家、高校院所3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4家。

  最新数据:签约入驻企业和单位85家,培育科技型企业67家。先后组织并且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资智回黄”高层次人才项目交流活动、金种子企业招商推介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主题活动71场。15家入驻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了近50项技术难题攻关合作,引进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大学等各类人才近60名,16家企业与科技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近年来,黄石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全市近200家企业与武汉35所高校院所联合共建了200家研发平台,共同攻关解决技术难题300余项。

  目前,科创园已吸引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2所高校成果转化中心入驻;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卡脖子”难题开展攻关50余项;组织并且开展校企科技成果技术需求对接会6场;积极对接武汉本土优质资源,成立了科创园导师团,涵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材料、投融资、创业服务等各行各业16位创业导师,其中,有5位导师是高校教授,先后开展“法律体检”“成果转化”“创业大赛”等专业导师服务活动,为公司发展把脉问诊。

  积极融圈入群对接各位高校科技成果联络员,并与武汉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当选成为光谷科创大走廊孵化服务联盟理事单位。柔性引进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61人,为黄石企业招引武汉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216人,园区长驻办公人员超过600人。

  远大生科公司离岸研发中心从武汉高校招聘的研发人员占比达80%,众堃科技离岸研发中心计划3年内人员规模达到200人。

  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也正积极建设大冶湖高新区(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已有9家科技型企业达成入驻意向,拟于近期开园。

  在会议室加挂“黄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把政府咨询委员、创业导师不定期提建议

  位于松江区海尔智谷创新园临街3号楼,总面积4300平方米,共分五层,一层设有展示大厅、黄石特色产品展示区、企业入驻接待中心等;二至五层围绕产业链招商、金融资本对接、科学技术人才项目孵化、研发办公等功能进行布局,设有产业招商服务中心、黄石在沪企业总部、企业办公区、多功能会议中心等区域。

  该中心集科技孵化、产业招商、资本对接、招才引智和产品推介等五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孵化在沪、落地在黄,引智在沪、用智在黄,对接在沪、承接在黄,融资在沪、投资在黄,销售在沪、制造在黄”的全新发展格局。

  截至10月底,已有玖恩科技、众堃科技、路城建设、恒驰电子、博控自动化、扬信医药等黄石市企业,上海越玥科技有限公司、好心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盛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国际仿真科技有限公司等上海及周边地区企业和上海大学黄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湖北师范大学上海校友会联络站、湖北理工学院上海校友会联络站、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招商中心等非营利性组织签订入驻协议。

  2023年2月9日,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在武汉光谷开园。第二个离岸科创中心(园区)。

  位于光谷核心区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所属武汉光谷企业天地,距离黄冈市区50分钟车程,周边云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和光谷软件园、国际企业中心等知名创业园区。已从光谷引进孵化企业10家,组织黄冈本土企业进驻建立研发机构34家。组织并且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场,获取有效招商信息40条,组织并且开展人才培训活动2场次、累计培训200人。

  2月28日,位于光谷的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举行启动仪式,首批17家入驻企业拿到钥匙。

  总建筑面积26945平方米,设有总部研发、企业办公、共享会议室、公共路演大厅、城市展厅、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可满足近150家科创企业(机构)和2000余名科研人员同时办公的需求。中心将立足于“研发试验、招商引智、科技金融、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五大功能定位,积极对接武汉科研创新成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科教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实现“研发、引资、孵化、引才在武汉,生产、投资、转化、用才在荆州”的科创模式,努力打造集研发集聚、产业培育、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为一体的新型科学技术创新平台。

  已吸引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入驻,并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和转化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3月24日,“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咸安专场”招商推介会在武汉拓创产业园成功举办,借助咸安(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加速建设和即将开放运营之机,向国内外优秀科创企业发出诚邀,分享咸安创新创业政策红利,共创美好未来。

  “咸安(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是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中国光谷汤逊湖畔,地处光谷大道与流芳路交会处,背靠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737平方米,是咸安区委、区政府主动融入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学技术创新大走廊”建设,积极对接武汉科研创新成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科教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在光谷设立的研发机构集聚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今年6月即将开放运营。

  孝感、鄂州、仙桃、天门、潜江等市也依照“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都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都市圈”的发展理念,规划在汉设立离岸科创园,预计年内建成运营。

  4月13日,首家“光谷驿站”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启用,为光谷公司可以提供向外发展的“落脚点”,并打造光谷在外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科学技术创新的常驻站点。

  “光谷驿站”(上海站)位于虹桥商务区璟州中心,毗邻虹桥枢纽,面积2459平米,可拎包入驻,交通便利,乘地铁25分钟可达市中心,坐高铁一小时内可覆盖长三角城市。

  首批入驻5家光谷企业,涵盖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另有13家IPO申报或金种子企业正沟通入驻事宜。

  入驻企业库柏特负责这个的人说,将依托“光谷驿站”,瞄准上海多元化、国际化机遇,加速“AI+机器人+医疗”业务布局,促进华东医疗市场迅速落地。

  未来,光谷还将在上海其他区域以及北京、深圳等人才聚集地和创新活跃区,乃至国外如新加坡、欧洲等海外留学人才聚集区。

  武汉,坐拥92所高校,130万在校大学生。人才总量285万,院士81人,高层次人才9585名

  武汉市共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828个,其中国家级148个、省级1020个、市级660个。

  连续5年,武汉人才净流入,173万青年选择留汉。仅2021年,留汉大学生就有34.52万人。

  2017年武汉十大创新之五,首创“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即“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打造“大学+”发展新模式。

  武大130周年,近5年引进校友投资项目总签约额超4000亿元,服务1万余名优秀武大毕业生留鄂工作

  2022年6月29日,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等机构统一编纂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发布。

  建议:省政府表扬、重奖七所高校。写出文字材料,集结成书。突出七校成果转化优秀人物,到各大学巡回演讲。

  高校打造教授转化团队。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于2019年开始启动。旨在围绕国家及陕西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趋势,依托重点科研平台或基地,培养和造就一批道德素质过硬,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发展的潜在能力的青年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能量聚集,为陕西高校“四个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总规模控制在150名,实行择优选拔、动态管理,认定5年有效。

  下一篇:叶青看财经:一周财经分析(5.8-15日)随县种田公司:藏粮于大地